醫學系介紹

醫學系都在幹嘛啊?是不是都在讀書啊?

醫學系,算是一個相對神秘的科系,相信上面的問題可能你也曾經想過。這篇文章,將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,來介紹一下醫學系在幹嘛。

全台灣的醫學系(自費)公私立共11所,國立的僅有台大、陽明、成大。若是加上軍校體系的國防醫學院,則合計12所。而特別注意的是,科大的部分並無醫學系喔,醫學系只有大學有

接著再來談談醫學系的學制好了,醫學系總共只讀”六年

  • 1-4年級(前四年)在學校上課
  • 5-6年級(後兩年)主要在醫院學習。

可能有些人會問,為什麼曾經聽說醫學系要讀”七年”呢?其實這並沒有錯,因為六年制醫學系是新制,是在約六年前實施,所以在今年(2019年)就會出現一個罕見的狀況,那就是同一年有兩屆畢業生。

在這六年的過程中,醫學生需要歷經兩次國考,第一次是在大四升大五(也有學校是在大四)的時候考,第二次則是大六畢業的時候考,合計兩次考試,當這兩次考試皆通過時,基本上就可以成為醫師了,即將面臨的階段稱之為PGY。

PGY中文名字為”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”,簡單而言就是醫師必須要去大一點的醫院做訓練,訓練的年限又分成一年和兩年。

  • 七年制的醫師需要1年PGY
  • 六年制的則需要2年PGY

接著在PGY過後,醫學生又可以區分為三條路

  1. 第一種是留在醫院繼續受訓
  2. 第二種是自行開業(包含醫美)
  3. 第三種則是去診所給人聘

詳細的情況會在另外一篇文章 醫師階級 說明(點選前方藍字即可看到)。

既然剛剛提到了國考,其實也不難推估國考於醫學系的重要性。簡而言之,醫學系算是相對證照取向的科系,不論哪一間學校的畢業生都要考國考,因此課程安排上大同小異。

  • 第一次國考中,考的是筆試,科目為醫學(一)、醫學(二),詳細的項目有:寄生蟲、公衛、生理、解剖……。
  • 第二次國考則比較不一樣,考的科目為醫學(三)、醫學(四),另外除了筆試之外,還需多考一個叫OSCE的臨床技能測驗。

也因為上述國考安排,因此在大一至大四的學校階段,必須把國考一的科目全部學完,然而因為政府的規定,大一不能上專業科目,所以基本上國考一的課程會集中在二、三、四年級。國考二的科目則是會在大五、大六時,在醫院端學到。通常而言,只要是完成這兩項考試的醫學生,最後選擇的工作都會是醫生,很少有聽過從事其他行業的,就算有可能也只是少數。

誠如剛剛所提的,醫學生畢業之後就進入到PGY階段,然而薪水的部分每間醫院可能給的都不太一樣,目前有耳聞的收入大概是一年稅前100-125萬。

接下來再來談談醫學生的活動,在各大醫學系中,都存在著一個還滿特殊的組織:國事部(全名為:國際事務部)。是一個建立在IFMSA(醫學生聯合會)下的組織,國際事務部又分為以下的六個部門。

  • SCOPE(Stranding Committee On Professional Extrange):專業交換部門。
  • SCORE(Stranding Committee On Research Extrange):研究交換部門。
  • SCORP(Stranding Committee On Human Right and Peace):人權及和平部門。
  • SCOME(Stranding Committee On Medical Education):醫學教育部門。
  • SCORA(Stranding Committee On Reproductive Health):性健康推廣部門。
  • SCOPH(Stranding Committee On Public Health):公共衛生部門。

除了以上的六個部門外,還有一個AMSA (Asian Medical Students’ Association),亞州醫學生組織,基本上好像各校的做法大多是歸國事部所統籌的。

而除了上面這幾個特殊的組織之外,比較多人參與的活動還有:大醫杯

大醫杯是全台灣所有醫學生們合辦的比賽,比賽的項目眾多,有:籃球、羽球、排球、足球、壘球、桌球、游泳、電子競技、橋牌,基本上項目還算頗多元的。

以上,就是各家醫學系普遍會經歷到的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