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BL介紹

相信對醫學系有所了解的朋友,肯定聽說過PBL這個特殊的學習模式。

作為全台灣PBL時數最長的學校(一周PBL六小時,他校可能一學期只P兩次),今天就來分享一下,到底什麼是PBL。

PBL是什麼?

這個問題對不同階段的人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。

  • 對於高中生來說,PBL這三個字可能決定了他後半輩子,決定他是否能進入醫學系的門檻。
  • 對於醫學系的教授而言,PBL可能是他們自以為傲的教學模式。
  • 然而,對於真正參與PBL的學生而言,PBL又是什麼呢?看完這篇文章,或許你能感同身受。

PBL全名為『問題導向學習』,是全台灣醫學系常見的教學模式,而後又衍為醫學系申請入學的一種面試題型

撇開醫學系入學面試的特殊PBL變形,今天就只談真正醫學系課程上的PBL,每一校的辦法可能有所差別,但大體上差異不會到太多。

先來談談PBL的角色,在PBL中,總共有三種特別角色:

  • tutor
  • 主席
  • 板弟/板妹

tutor有兩個,分別由臨床老師(附醫醫生)及基礎老師(系上教授,非醫生)擔任,他們的工作是兼管學生及評分,只有到課程出現重大異常時(好比說討論嚴重離題、討論嚴重錯誤)才會說話,否則正常情況下都是不說話、給學生自由發揮。

主席為學生,大家輪流擔任,工作內容為主導討論節奏及掌握全局。

板弟/板妹為學生,輪流擔任,在開教案時負責記錄,教案的部分待會會提。

接下來進入流程的部分,原則上可以分成幾個部分:

  • 開教案
  • 討論
  • 回歸教案

所謂的教案,就是一張模擬看病的狀況。舉例來說,可能有個教案是這樣描述的。

小王覺得熱熱的,臉色脹紅,不舒服。

當然,實際上的教案是英文的,只是為了方便說明我就用中文描述。

當教案發下來時,主席就要開始引導討論,這就是『開教案』,討論分成五個大方向進行。

  1. fact:紀錄教案裡的客觀事實,以上述為例,事實為『熱熱的、臉色脹紅、不舒服』。
  1. need to know:討論什麼是我們可能需要知道的,有點類似臨床問診,以上數為例,可能需要知道小王的體溫、小王和誰接觸過、小王的vital sign……等。
  1. hypothesis:根據大家的討論,猜測教案發生的情形,以此小王為例,小王可能是發燒或是緊張,但這些假說我們都不能確定,因為證據不足。
  1. LI(learning issue):上面猜測可能是發燒或緊張,所以在這個教案中,需要討論出學習的議題,如發燒的原因、機制、治療,或是緊張的可能原因等。
  1. LO(learning object):LO有點類似過濾後的LI,因為有時候LI會太過天馬行空,在經由討論刪去一些後,LI就變成了LO。

而開教案的過程中會發兩張紙,第二張紙的線索會給的比較多。舉例來說,以此案為例,可能第二張紙會寫『小王體溫39度,有流鼻水。』此時,因為線索多了,所以起初討論的假說、LI、LO會進行修改,把不合適的刪除。

而在這過程中,有一名同學需要紀錄大家的討論內容,那就是板弟/板妹。

確定完LO後,開教案就此結束,同學們各自回家查資料,下一次的PBL直接從討論開始。

在討論時,主席會依照上次的LO列出討論行程表,接下來引導大家進行討論。

由每一個各自分享自己回家所查詢到的內容。

等到討論完畢後,進行回歸教案

簡單來說,就是發下一張類似醫生確診的紙,根據觀看那張紙,來確認本次的討論是否真的能應用到臨床。

接下來再開新的教案,重複新的輪迴。

到這裡,PBL整體介紹完畢。

看到這裡,你是否覺得這是個很棒、很有趣、很實用的課程呢?

這,只是表面上的的情況,實際上的PBL跟上面那些美好的形容詞完全沾不上邊,呵呵。

說到底,PBL就是課程,有課程就有評分。

問題來了,PBL老師怎麼評分?

很簡單,看同學講了多少東西。

然而,真正的核心問題來了,PB老師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討論,而不是同學分別授課。

所以,想想看,假使同學們都看同一本課本會發生什麼事?

不要說討論了,只要有個人講了開頭,相信有唸書的人都知道他下一個part要說什麼?

也許你會想,那看不同課本會不會好一點。

會好一點,但其實也差不多,畢竟基礎東西(也就是學生該會的)就是那些。

換言之,大家都差不多,所獲分數自然類似。

然而,醫學系最不缺什麼?

最不缺想拿高分的學生。

接下來水落石出了,為了分數比別人高(抑或是非常有學習熱忱?),開始有人看國際論文,看一些現階段根本不需要會的東西。

什麼叫不該看的東西,隨便舉個例子。

前陣子吧!有位同學帶了一本原價10000元的全新版Harrison。Harrison是美國內科學,給醫生考內科專科用的。

想想醫學生是什麼時候開始考專科?

18歲進入醫學院,大學讀六年,再經過2年的PGY,再經過3-5年的內科訓練再來考試。

換言之, harrison應該是29-31歲才該看的書。

到這裡我想你也懂了我的意思,因為PBL,可能20歲的學生就開始看29-31歲的書,跳級一兩年也許叫超前學習,超前10年可能就叫自不量力了呵呵呵呵。

然後又因為PBL是比較出來的成績,成績不好大家都不甘心,所以開始跟風,最後的最後,就變一群人在看這種書。

看到這樣的情況,教授自然開心,畢竟學生都很長進,自主學習。

可是他們可能沒想到,這是學生用爆肝換來的。

所以你如果問我什麼是PBL?

我想我會告訴你:

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。

一切盡在不言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