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不甘

忘記是在哪個時候了,我曾經收到網友這樣的一則匿名:

現在的我成績不算很好,請問一下如果之後努力的話,有機會排在校排前3%內嗎?

我的答案是:「只要你有心,一定可以的!」因為,我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。今天,就讓我訴說一個小小的故事給你聽。

猶記得,剛上高中的那一學期,我,並不太唸書,基本上,「讀書」這兩個字眼,只會出現在段考前一夜的夜晚。

看到這裡,或許你會想,這也太誇張了吧?

沒錯,就是這麼的誇張,因為那時的我認為,努力這件事完完全全就是個天大的笑話。

仍記得,國中時我就讀於俗稱的明星國中,那所學校有多厲害呢?基本上,在我以前的幾屆,700位學生之中,大概會出個5-8個左右的建中科學班學生,再出個50位左右的建中北一女,而其中大概又有個10-20位同學能考上第一志願的數理資優班。因為處於這樣的環境,努力成了必然的結果,而幸運的是,到了國三,我的模擬考排名大概也有全校前十。

基於過去的升學率,我想,以我這樣的情況,就算讀不了建中科學班,至少,躺著也能進建中吧?

殊不知,躺著進了建中,但在緊要關頭時,我卻被抬了出來。

那一年基測,因為某些原因,我沒能考到想要的成績。就這樣的,我進了排名相對較後的學校。印象很深刻,成績放榜的那一天,看著眼前那張差一點就到400分的成績,想哭卻哭不出來,心頭的那口井已經枯竭,除了一簇怨懟的火炬在靈魂燃燒。

我開始質疑:努力,真的有必要嗎?

就這樣的,進了高中以後,打混摸魚樣樣來,每日的基本作息就是:在學校睡覺、回家升級打怪練功。理所當然的,成績不好是必然的結果。運氣好一點的科目,能夠飛越那至關重要的及格線,運氣差一點的,慘到你無法想像。

依稀記得,有一次的國文考試,全班最高分是98分,而我的分數呢?是8分。

當然啦,這樣看起來有點慘的離譜,不過數理化這些科目因為自己還算有興趣,進度並沒有落下,其中,於數學一科我成功的申請到免修的資格,整體而言,在班上大概處於中間的位置。

曾經我以為,我大概就這樣碌碌無為直到畢業吧!但就在一年級下學期的某天,我,改變了。

那是開學後的周一下午,也是免修規則發布的第一天。看了看規則,我發現了一件令我詫異的事:

別說再一次的通過數學免修了,我連申請免修的門檻都達不到。申請免修的標準是校排前7%,而我還差地遠呢!

但仔細看了看規則,我發現還有一種方法能夠申請免修考試,那就是請科任老師幫忙寫推薦函。

懷著一顆忐忑的心,我走近那還不太熟悉的教師辦公室,我怯生生地向老師問道:

老師,我想申請免修,你可以幫我寫推薦函嗎?

老師轉過頭來,輕蹙著眉頭瞥了我一眼,在他那雙眸子裡,我看到的是一望無盡的不耐和不屑……。他並沒有當下給我答覆,即使我找了千千百百的理由,他卻無一接受,推託成了他最好的答案。時間轉瞬即逝,就這樣的來到周五,那是免修申請的最後一天,老師依舊沒給我答覆。

再次前往辦公室,用逼近乞求的姿態,點頭如搗蒜般的卑微,說破了嘴皮子,老師終於拿起筆,輕輕地在我面前寫上幾個字:我推薦此學生申請免修。

他終於答應了,然而不知為何的,那時心頭的第一情緒並非獲得獎賞的快樂,而是濃濃不甘,不甘自己的落魄至極。

雙腳邁出辦公室的那一刻,我發誓:這種情況在也不會發生!

  • 我厭惡著老師當時瞧不起人的眼神。
  • 我後悔著最初那時打混摸魚的自己。
  • 我不甘自己如同豬一樣的任人宰割。
  • 我更不甘自己的未來如同提線木偶一樣的操之於他人之手,我發誓,我再也不要成為庸庸碌碌的人。

後來的故事,或許你也能猜到一二,接下來我開始好好讀書了,成績一路扶搖直上。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找到了唸書的理由,不願再次遭到他人的瞧不起,我,不甘心。

曾經的你、現在的你或未來的你,定會有個某時某刻是徬徨無措的。

也許你學測沒考好;也許你段考沒考好;也許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達成自己內心的憧憬、更因為害怕他人的奚落嘲笑不敢說出自己的夢。假使你有以上的問題,那麼請容我問你幾個問題。

  • 你甘於成為自己不想成為的樣子嗎?
  • 你甘於命運受到別人的擺弄嗎?就只因為一張名為成績單的紙?
  • 你真的甘於如同他人所說的那樣、成為他們眼裡碌碌無為的人嗎?

假使不甘,就請你努力吧!只有努力,才可以救贖你!

有一句話想請你牢牢記住:

在你感到最無助最無力的時候,才會是你真正覺醒的時候。

最後的最後,如果你擁有一個不敢輕易說出口的目標,或是有一個不敢輕易出碰的念想,你可以把自己的夢想在這篇文章下面留言。把夢說出來,讓它在更真切點吧!沒有人會對你的目標品頭論足,更無人有資格對這樣的你說三道四。

或是只是個肖想,但,請相信我,只要心中不甘的火炬未熄,一切都可能會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