錮。念

在正式進入今天的文章前,先和大家分享個簡單的小故事。

有一個男孩,從小家裡並不有錢,然而他一直嚮往著致富。歷經一番辛苦之後,他成功的白手起家,在五十歲時,他獲得了數不清的財富,人生的目標大半也都完成了。於是,他決定好好享受人生。

決定享受人生的富翁,他坐著私家遊艇到了一個美麗的小島,在那裡,他遇到了一個手持釣竿的漁夫。漁夫的衣著並不奢華,簡簡單單、平凡無實。或許是因為身處世外桃源的關係吧!漁夫的生命裡根本就沒有錢的概念,生活對他而言就是拿起釣竿,一垂、一釣那樣的單純。自然地,漁夫對於有錢地富翁產生了莫大的好奇。

漁夫好奇地問富翁:錢是什麼呢?

富翁直白地說:錢喔!錢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,可以買下令人稱羨的物品,更可以實現人們地理想。

富翁這番話似乎勾起了漁夫的興趣,漁夫接著又問:那獲得像你一樣多的錢很難辛苦嗎?

富翁沉思了會兒,彷若追憶似地說:何止辛苦喔,根本難如登天啊!

我從15歲開始進入工地打工。18歲時賭上全部身家開了家小小的商店,白天上班,夜晚兼職。25歲時接觸投資,和朋友一起做了些房地產買賣。30歲時,抓住時機大範圍擴店……歷經了種種風險,50歲的現在,我才大致安定了下來。

富翁慢慢的道出這些年頭的點點滴滴,眉頭時而蹙起、時而舒緩,彷若在品一盅甘苦難辨的青茶。

聽到富翁那麼波折的故事,漁夫好奇地問:那你有錢之後想做些什麼呢?

富翁聽到這個問題後:有錢喔……有錢後,我就想找個風和日麗的小島,什麼也不想地用一彎魚竿,平淡地垂釣。這樣的生活,想想就令人嚮往。

不等富翁說完話,漁夫忍不住打斷富翁的話:你期待的生活,不就跟我一直以來所做的事一模一樣嗎?

話一出口,只見富翁再也說不出話了,啞口無言。

故事到這裡先暫時做個結束,先請看到這兒的你,先在這兒停留個幾秒,想一想,此時此刻的你,心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呢?我猜,你心裡一定在想。

富翁繞了一大圈才做到跟漁夫一樣的事,他這些年的生命似乎都白白浪費了。

在想深一點,你可能會認為,這個故事帶給你、或是想表達的核心主旨就是:

與其追求外在的滿足、倒不如追求心靈的富足吧!

沒錯,你會這樣想一點都沒錯,更甚至於你把這個故事跟周遭的朋友說,絕大多數也都是這樣的反應。但是,我想這樣的想法,與其說是答案,倒不如說是我們一直以來被外界所塑造的”錮念”,一個被植入的想法。

也許你會覺得有些莫名其妙,然而,對於這個故事,我有幾個小小的問題。

  • 富翁難道有錢之後只能釣魚嗎?
  • 富翁難道不可以一天在島上釣魚,另一天去阿爾卑斯山脈滑雪嗎?
  • 富翁這些年打拼中遇到的事物,難道就完全不值得珍惜嗎?

發現了嗎?

的確釣魚是漁夫長期以來都在做的事,也是富翁有錢之後能做的事。但,富翁有錢之後可以做的事,漁夫卻不一定能做。

看到這裡的你,如果想通了這點。那麼在回頭想想一開始的那些結論,你就會發現其實一開始的那些道理竟是如此的不禁推敲。

不過,再來稍微探討一下為什麼其實一開始你我會這樣想吧!其實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們從小到大聽到了太多太多這樣的故事,長期以來被訓練的思維告訴你答案就是這樣,想法就像被禁錮了一樣。

老實講,不光是只有在寓言這個方面,從小到大我們一定或多或少聽到這樣的話。

  • 做……就對啦。
  • 這樣的事情……就是要這樣。
  • 別人都……這樣,你跟著做就對了。

不可否認的是,有時的確這些話的背後的確是對的。然而,會不會存在一種情況。

其實話的另一面,才是對的?只不過是因為大家都沒這樣選擇罷了。

我想,看到這裡,你的內心或許已經開始有點不一樣的種子萌發了。

人生這條路,很漫長、很複雜。走著走著,定然會碰到岔路的。有些岔路很好選擇,但是有些岔路往往你卻不敢選擇,或者說,你不敢面對選擇不一樣道路後的意見、你不敢背負選擇不一樣的後果。

正因為不敢、不願面對未知的未來,所以你可能決定妥協,但,這也有可能禁錮了最適合你的天空。

如果你一直以來都沒有任何和他人不一樣的意見,那很好,我祝福你最未來和他人不一樣的那一刻,能夠想起我今天的這篇文章,不要輕易禁錮自己的念想。

如果現在的你剛好有個和親友不太一樣的意見,也許是升學;也許是感情;也許是某個重要決定……千萬別輕易的否定自己。試著再多想一點、再多試一些、再多堅持一會兒,千萬別掉入錮念的牢籠。

人生並非是非題,而是一個開放性的問答題。

沒有絕對的大是大非,只有走得快還是走得慢罷了。

嘗試,會是通往綺麗未來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