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筆記

決定未來的十種人

圖片來源:博客來。

今天來分享的書是『決定未來的十種人』書名看起來挺農場的,說實在的,平常我自己是不太看這種書的。之所以會看這本書,是因為這陣子參加了個比賽。其中,有位醫療器材公司的共同創辦人推薦我看這本書,所以才有今天的這篇文。以下的內容,即為這一次的讀後筆記及讀後感。

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背景。

這本書的作者是Tom Kelley,Tom Kelley是美國IDEO的總經理,而IDEO算是在設計界非常知名的企業,甚至有人稱之為設計師的終極聖殿,而過去這家IDEO有做過什麼事呢?

他們有設計過第一支蘋果的滑鼠、拍立得相機、折疊型相機……甚至他們還提出『設計思考』(一個滿有名的思維方式)也是他們提倡的。

總之,這本書的背景還滿嚇人的XD

把焦點拉回這本書,這本書主要討論的是『團隊角色』,在現在這個時代,團隊其實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概念。舉凡小的報告,中可能中型的活動,大甚至於創業。而這一本書,就是由作者親身的經驗,來說明他認為一個好的團隊,所需要的腳色。

正如同書名所示,他認為有十種角色是團隊所需要的。

1.人類學家

人類學家指的並不是人類的學的專家,而是指『善長觀察』的人。作者認為,觀察周遭的人事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唯有仔細觀察,才可能發現新的創意及想法。

2.實驗家

具有實踐的精神,把構想執行,不怕失敗,從錯誤中學習。

3.異花授粉者

在生物學上,常常會看到科學家把不同性狀的植物進行雜交。套用在團隊之中,其實指的就是『融合不同文化』,需要有人把跨領域的經驗結合在一起,達到1+1>2的成效。

4.跨欄運動員

跨欄運動員,其實就是一個不停跨過障礙的腳色。在團隊的運作中,一定會遇到障礙,而這個時候,就必須要有個腳色是不畏困難,帶著大家繼續向前的。

5.共同合作人

這個角色說穿了就是領導者,團隊裡一定要有頭,把所有人的能力融合在一起。

6.導演

在電影的製作中,導演能夠真正挖掘出各個劇組的潛力。以團隊的概念來說,導演就是一個激發成員潛力的角色,要懂得如何把每一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最大。

7.體驗建築師

藉由消費者、使用者的體驗,找出真正的需求。

8.舞台設計師

這個比較抽象一點。於此書中,他提到工作時的光線、色調、氣氛……都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。而舞台設計師的任務就是,把工作時的環境弄到最適合的樣子。

9.看護人

特性在於同理,能夠用同理的觀點來看待每一個人,並能夠做到照顧的工作。

10.說故事的人

說故事,重點就在於如何把一件事情說的精彩。用通俗一點的方式來講,這個角色的工作就是『行銷』,要懂得如何包裝,不論是團隊內部也好、或是團隊以外也好,要知道怎麼樣讓人感興趣。

以上,就是我針對這本書所做的簡單筆記。

記錄完了心得,接下來,來好好談一談我自己的心得。

「會推薦閱讀這本書嗎?」

『不會,不推薦「整本閱讀完」這本書。』(這樣好像有點講太白XD)

我並沒有否認這本書背後的信念,只是單從一本書的角度看,他實在不是一本值得從頭唸到完的書。這樣講也不是無的放矢,事實上,從上面我所打的筆記中,可能就能發現一些端倪。

『有沒有覺得,剛剛講的那十種人,其實界定挺不清楚的?』

好比說,共同合作人和導演,兩者強調引導,但差異性似乎不是很明顯。再者,實驗家和跨欄運動員,兩者都有不畏困難的精神,似乎也沒有明顯的差異。

書名叫『10種人』,但種跟種之間的劃分就不太明確,這是第一個不推薦的理由。

再來,書中其實在定義完每一種人格特質後,都會放上一些例子。這樣做並沒有不對,可是有些例子讀起來卻有一點點牽強,就感覺有點像

『先湊出十種分類,再想辦法硬擠出例子佐證』。

此外,有些例子其實看一個就夠了,畢竟他所要陳述的概念並不難懂,在這樣的情況下,多餘的舉例似乎顯得有些冗贅。當然啦,也不一定說這本書真的很糟,也有可能是文化的不同。畢竟西方人的表達方式未必是我們所習慣的,再加上這本書的作者來自於設計業,可能思維方式也和我們不太一樣。

總結來講,我覺得這本書是有它的價值的,比方他所提的幾種特質也的確是需要的。只是要了解這樣的概念,或許不必花到一本書的時間,可能看完『定義+幾個例子』就能把整本書吃透。

以上就是我的小小心得,有興趣的可以再自行評估啦,我的感受未必和每一個人的感受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