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考國文準備方法
今天來講一下 指考國文 的部分,有需要的朋友或許可以參考一下。
在這篇文章當中,太過重複、老生常談的東西我不會刻意去提醒,希望能把文章的內容聚焦在最有效的建議上。
自107年指考,指考國文不再考作文,準備方向上會稍微清晰一點。
雖說如此,但國文這科講實在的,真的滿難搞的。
- 說他是純背科嗎?
也不太對,就算課文全背起來也不一定會寫。 - 說他是理解型的科目嗎?
也怪怪的,有時候你理解的和老師想讓你理解的也不太一樣。
也就是出於這樣的性質,國文,真的是一個相對難突破的科目。
那麼,在這段最後的幾個月中,指考國文該怎麼準備呢?
註:本篇寫作背景為五月下旬,離指考約一個月多。
原則上,我會這樣建議
以練習題目、題本為核心的方式做複習。
熟悉自己做題目的邏輯,並且從練習中進行修正。
用這樣的一個方式,可能是相對有效率的。
先來談談『非記憶性』的考題吧!
這類的考題是你相對該重視的,因為以近幾年的考題走向來看,你不難發現純記憶性題目的比例已大幅降低。
換言之,若你能把這一塊的題目有效掌握,基本上,指考國文至少也準備了一半。
為了方便大家理解,我先舉個例子吧,就以『新詩填空』為例好了。
可能大家平常也聽老師說,這類的題目大多是靠『語感』,語感有了,題目自然就做對了。
然而,實際操作下,你不難發現,單靠『感覺』的方式,其實誤差率還挺高的。
也許做了十次文意選填的題目,前五次靠著感覺就全對,但後五次靠感覺就全錯。
畢竟,『感覺』這東西,太過縹緲了。
可是,若你能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解題SOP。
在選擇選項時,都有一個背後的理由支持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就能使自己的解題趨向穩定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
如果新詩的空格是動詞,那答案的選項通常就具有轉化或轉品的修辭
所以按照這樣的邏輯,只要是同類型的題目,你都能按照SOP避掉感覺上的誤差。
註:關於新詩填空的解題邏輯,在之前的文章就已經提過了,忘記的朋友可以點選前方藍字去看一下。
又好比說文意排列,如果你具有解題的邏輯,你看到題目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會是找『代名詞』
因為你知道,『代名詞前面,一定有關鍵性的主詞。』
註:關於文意排列的解題邏輯,在之前的文章也提過了,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點選前方藍字去看一下。』
同樣的道理運用在其他題型也是類似的。
在練習題目的同時,你必須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解題方式,然後藉由練習,從中修正。
所以最理想的準備方式就是
看到題目的答案後,不要很快地把它合理化,而是要找到一個真正說服自己的理由。
談完了『非記憶性』的題目,接著來談談記憶性的吧!
記憶性題目可以粗分成兩類:A級選文和國學概論(含字音字形)。
誠如最一開始所述,這類的題目數量已經在慢慢下降了,所以
我不建議大家在最後這段時間,把A級選文和國學概論再徹底複習一次。
註:本篇寫作背景為五月下旬,離指考約一個月多。
理由有兩個:
- 時間不夠,光A級古文就超過三十篇,國學概論的複習講義又好幾百頁,從頭開始看,肯定是看不完的。
- CP值太低,可能你看了好幾百頁的書,到時候考試也沒出幾題。
既然如此,又該怎麼準備呢?
在這樣的前提下,我會建議你採取『連結複習』的方式,可能會相對有效率些。
具體步驟有兩個:
- 先練習題目,進行訂正。
- 訂正時,除了那個考點之外,相關的概念也要一併複習。
這樣講可能大家不是很好理解,一樣,讓我們來假設一個情境。
舉例來說,假設你錯了一題有關水滸傳的題目。
回去找複習講義時,你千萬不要只看水滸傳的部分。
而是把章回小說都重新複習,把整個和水滸傳有關的觀念都再重新整合一次。
這樣做的目的在哪?
我們說,記憶是一個重複刺激的動作,假使你不停地接觸一個概念,自然而然的,就能把短期記憶轉為長期記憶,進而記得牢、記得久。
藉由『連結複習』的方式,來幫助自己篩選重點、使記憶穩固。
以上,就是我對於指考國文準備上的建議。
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下方留言、或私訊我的IG和我討論。
小女再過兩週就要指考, 但國文越唸越慌, 多選題是否有好的建議
以國文這個科目來說,說實在的,兩週很難提升程度。但若以解決慌張地這個角度來說,我會建議這兩週不要再碰新的題目、複習舊有的東西即可,這樣心情上應該會比較安定一些。
感謝回覆, 其實她學測時國文有14級分, 但她說是作文得到評分老師的賞識(在校時作文不一定都拿高分), 但國文指考不考作文, 所以寫歷屆及模考, 分數都在及格上下掙扎, 就越寫越煩!
另問古文三十篇及11篇A及選文在這個時候了要再複習一次嗎?
古文三十篇及11篇級選文,以現在的時間點來看,我覺得可以稍微看一下重點(或常忘)的部分就好,主要的準備方仿會比較建議練題目搭配複習的方式來做。
謝謝你!!!
不會~希望有幫助
請問考前100天要做古文筆記 課文1~6冊從頭念 還是做題目訂正呢?
講義1~6冊從頭念+做題目訂正
原來建立自己的sop作答模式,在指考這裡有詳述!
但我早已有那個感覺,但總是被教授玩弄於雙掌之間,找不到突破口而減少失分的可能
問國文高手的經驗,誤以為有內化,但考完試就知道有沒有用出來了!她們共同點是語感穩固,賴於從小累積起來的,幾個月內真的學不來.
最近有看到某醫科生示範反其道而行,去看出題者的思考模式下去解題,覺得有些根據但他目前只解過字音,最重要的閱測題組題,我很懷疑那個心理方法十分可靠?
學測考前也有看到一個奇招,尤其閱讀題,就是當二選一時,選你直覺上比較不可能的,但這次國文走向與以往不同,讀起題目時比考古耗時,直覺無法完全那樣去想而作答,印象中僅有幾題用他的方法下去作答,其它是先有答案再說,猶豫太久肯定會少寫一兩題,最後也沒明顯進步,唉!去翻國文大滿貫它有教除了形音義成語之外的解題策略,我還是沒用成功,還好沒再翻搶救,不然考完真的會暴怒,看這個也不是,看那個也不是.
只要讓我用合適的手段把國選考高,甚麼樣的努力我都願意!雖然沒啥進步,但還是謝謝凡鳥大大
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喔!